王陽明在《心學》中說:“吾人為學,當從心隨之入微處用力,自然篤實光輝。”這句話的意思是,學習并不是只停留在理論層面,而是需要在生活的細微處培養知行合一的好習慣...

“非知之艱,行之惟艱。”這句出自《尚書》的一句話,意思是說,知易行難,知曉道理簡單,照著做卻很難。我們大多數人總是覺得讀了一篇名著或看了一篇雞湯文,心靈大受震撼,靈魂受到了洗滌。而大都感動只是一瞬間的事,事后又將恢復平靜,人們往往寄希望于,懂得了一個道理,就能從此改變自己的命運。而實際上,懂得再多道理,不去行動,終究不會有任何改變。阿里巴巴曾經陷入危機之中,全公司上下都在尋找新的出路。盡管事后才證明當初的做法基本都錯了,但馬云卻說:做錯了,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好。因為只有不斷地尋找出路,才可能在未來翻盤,不去做,那就只能一點點沉淪。王陽明說:“夫學、問、思、辨,皆所以為學,未有學而不行者也。”這句話的意思是,要是只學不做是不行的,最后也不會得到什么有用的東西。所以要將自己所學所知真正落到實處,用行動來逐漸升華,這樣一來學習的東西才能發揮真正的用途。

王陽明說:“變化氣質,難在克服習氣。”要改變一個人,變化他的氣質,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習慣。習慣會變成一個人的性格,進而成為一個人的命運。
習慣有一種很強大的力量,能讓你堅持做一件你不喜歡的事情很久。若是你不愿意讀書,不愿意運動,卻又渴望豐富自己的頭腦,健壯自己的身體。那么只要你能堅持21天,讀書和運動就會成為一種習慣,而習慣的力量將推著你繼續前進。作家村上春樹連續35年早上4點半起床,晚上九點睡覺,雷打不動。堅持跑步的他曾在《當我談跑步時,我談些什么》中寫道:“我能感受到非常安靜的幸福感。吸入空氣,吐出空氣,呼吸聲中聽不出凌亂。”一個人之所以優秀,不是他優秀了才有好的習慣,而是養成了好習慣,人才變得越來越優秀。很多時候,改變我們命運的,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轉折,恰恰是這些不起眼的習慣。

王陽明說:“辨既明矣,思既慎矣,問既審矣,學既能矣,又從而不息其功焉,斯之謂篤行。”意思是,當我們已經分辨清楚、思考縝密、問得詳細并且學會了,但仍要持續不斷地用功,這就叫篤行,這是獲得成功的必要前提。所謂“聚沙成塔,集腋成裘”,沙子雖然小,但是多了也能成山成塔;狐貍腋下的皮毛雖然少,但是積累得多了,也能成皮裘。習慣最大的力量就在于此,每一次的改變雖然很小,但是架不住日日夜夜,綿綿不絕。真正改變你人生的不是道理,而是習慣。真正改變你人生的不是道理,而是習慣。聽再多的道理,不去行動也無濟于事。把道理記在心里,用行動表現出來,堅持行動,養成習慣。當你擁有了一個又一個的好習慣,何愁自己的人生不會越變越好呢?